流言不可信,正确认识小龙虾

发布时间:2023-08-23   浏览次数:

  关于小龙虾,大家有许多争议,以至于流传了一些流言。这些流言的真实性可靠吗?小龙虾真的不可以食用吗?且看小编收集的各方对这些流言的解释,希望能让你正确认识小龙虾。

  流言一:小龙虾不是虾,是一种虫子,外国人都不吃。

  小龙虾是一种淡水螯虾,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蜊蛄科螯虾亚科。它也有自己的学名,叫克氏原螯虾。小龙虾的故乡既不在中国,也不在日本,而是来自遥远的北美洲,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,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区域。

  生长速度快、适应能力强,在干净环境和污染环境都能生存,是这类虾的特性。小龙虾能吃的东西很多,胃口很好,属于杂食性动物,水草、藻类、水生昆虫、动物尸体等都吃得下。

 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有过统计,全世界每年小龙虾贸易量高达30万吨以上。在小龙虾的故乡美国,早在200多年前就开始吃小龙虾了,而且量很大,还有不少专门卖小龙虾的市场,欧洲国家也吃,只是日本人不爱吃,他们觉得小龙虾肉质比较柴。

  流言二:二战时期,驻华日军生化部队将克氏螯虾(小龙虾的前身)进行基因改造后,运到日军驻地,以摄食未火化完全的尸体为生。这个是最为人熟知、最渗人的流言。

  克氏螯虾就是小龙虾的学名,并不是什么前身。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的时间大约是1927年,主要是把它们作为牛蛙的饲料。另外,小龙虾确实是日本带到中国来的,约在1929年,也是作为饲料,最早登陆的地点在南京附近。但这时,抗日战争尚未爆发,南京及周边地区并非日占区,不存在处理尸体。

  此外,抗日战争时期,基因的概念都尚未形成,更谈不上基因改造。

  流言三:洗虾粉中含有工业强酸“草酸”,是导致“肌溶解”的主要原因。

  草酸不是导致肌溶解的元凶。草酸(乙二酸)在食物中广泛存在,菠菜中就有不少。如果短时间内吃下大量草酸的话,草酸本身有腐蚀性,在进入血液之前就会对人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,迅速导致呕吐恶心的反应,但是目前肌溶解的病人并无此症状。

  流言四:小龙虾重金属超标。小龙虾对有毒水体有极强适应力,铅汞锰铬砷等重金属能在体内积聚到正常值的几百倍。

  小龙虾对污染环境的耐受能力确实很强,但它拥有良好的排出减毒机制,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并不一定超标。小龙虾能把重金属转移到外壳,然后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,这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之一。目前研究显示,尽管小龙虾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,但是大多集中在我们不爱吃的虾鳃,内脏和虾壳中,对于吃虾肉的我们来说,它让人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较小。

  或许,真有因吃小龙虾导致疾病的,但毕竟是个案。当前食品安全肆虐的年代,出了问题,不将问题归咎到人祸,而简单归咎于小龙虾本身,是相当不公平的!

  如何正确吃小龙虾?

  需要注意的是,小龙虾和蟹类都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,用烤、炒或腌、醉等加工方法都不能将小龙虾体内可能携带的肺吸虫幼虫全部杀死。因此,无论是小龙虾还是其他河鲜海鲜食品,尽量不要生吃。为确保将肺吸虫囊蚴杀灭,建议将蒸煮温度保持在100℃以上,时间不少于10分钟。

返回顶部